“去年,我们主要生产天然丙酸钙和胞苷两个产品,其中胞苷去年产值约6000万元。今年,我们计划采用酶法工艺生产胞苷,打通产业链,争取2026年实现胞苷产值8000万元以上。”该公司副总经理吕祖平介绍,目前,公司正积极研发麦角硫因、L—肌肽等新的产品线,其中,麦角硫因已开始发酵罐研发实验,争取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优质的产品。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主力军,更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创新力量。如何让科创“因子”在城市肌理中加速涌动,是我市经济答卷中的必答题。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开展“科技服务月”“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全面了解企业科技创新需求;柔性引进宁夏大学专家团队,围绕葡萄产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实施“科创专员”计划,首批从河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等10家单位选派10名科创专员入驻重点企业;组织实施自治区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8个,争取资金2431万元;搭建“政金企”常态化对接平台,为科技企业精准“输血”,解决创新“最先一公里”的资金难题;创新搭建合作平台,与六盘山实验室签订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筹备建立六盘山实验室吴忠工作站,提升创新能力。
一家家科创企业“拔尖生长”,一个个创新工作“活力澎湃”,一项项利好政策“精准滴灌”。传统产业催生新动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不断向“新”而行、向“实”发力,已成为推动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今年1至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居全区五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