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一萍 通讯员 沈敏)10月19日,在青铜峡市小坝镇先锋村的田地里,村民们将一颗颗甘蓝收割、装车,动作娴熟利落,田间地头满是丰收的景象。
“ 过去麦收后,到上冻前有3个月的空档期,土地都是闲置的。”先锋村党支部书记张淑梅介绍,今年,该村积极拓展村集体增收渠道,整合80亩流转土地,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联动模式,充分利用小麦夏收后的闲置土地,规模化种植香芹、甘蓝等速生蔬菜,不仅给村级集体经济添了新收入,还带动了周边50多户村民就近务工。
在青铜峡市峡口镇巴闸村、闫渠村等地,白菜、青萝卜也进入收获期。“ 我们今年选种了油葵、青饲玉米、大豆和叶菜类蔬菜,提前对接宁夏四季鲜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小任果业等企业,销路不用愁。”峡口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宋锐说。
如今,青铜峡市的麦后复种已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除了常见的复种蔬菜供应市场外,还有“小麦+青贮玉米”“小麦+饲草”等种养结合模式,为当地养殖业提供了充足的优质饲草料,形成“粮饲兼顾、农牧结合”的良性循环。
为确保复种成效,青铜峡市还组建多支农技服务小队,深入各镇田间地头开展“一对一”指导,从根据土壤肥力推荐适配品种,到抢抓农时指导播种,再到生长期的水肥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全程跟踪服务,为复种作物保驾护航。
近年来,青铜峡市持续挖掘土地潜力、优化农业结构,通过“小麦+”复种模式让冬季闲田焕发新活力。截至目前,该市麦后复种面积达2.71万亩,昔日闲置的土地变成了带动集体增收、农户致富的增收田。
本报讯(记者 马一萍 通讯员 田飞)10月21日,在位于吴忠市红寺堡区的水发科技信息(山东)有限公司玉米种植基地,伴随着大型玉米收割机的轰鸣声,金黄的玉米源源不断涌入储粮仓,丰收的气息弥漫在田野间。
“ 我们今年共种植玉米9200多亩,经测算,每亩产量比往年增加100多斤。”水发科技信息(山东)有限公司产业创新部副部长蔡斌说。
为全力保障玉米收割高效推进,红寺堡区提前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开展玉米成熟度监测、收割技术指导等服务,精准解决农户收割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针对农机需求大的情况,红寺堡区农业农村局积极协调农机合作社,整合收割机、运输车辆等农机资源,根据不同区域玉米成熟时间科学调度,确保收割工作不违农时。
“今年玉米种植面积大、收割时间集中,我们建立了‘农机+农技’联动服务机制。不仅提前对农机手进行操作培训和安全交底,还在各重点乡镇设立服务站点,安排技术人员驻守,及时处理农机故障,调配作业机械,全力保障收割效率。”红寺堡区农业农村局粮油植保站站长伍英说。
今年,红寺堡区种植玉米33.6万亩,预计总产量可达19万吨。目前,收割进度达80%,预计10天内可完成全部收割任务,将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红寺堡区持续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大力推广优质高产玉米品种和绿色高效种植技术,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全程机械化作业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提升玉米单产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