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警校协同筑牢校园安全屏障

版名:要闻
  本报讯(记者 吴海燕)10月21日清晨,吴忠市利通区第十二小学门口渐渐热闹起来。“不要慌不要跑,过马路排好队!”执勤民警马健熟练地引导车流,护送学生们安全穿过马路。
  今年以来,市公安局高位推进校园安全建设,通过人防、物防、技防与心防相结合,为全市师生织就了一张坚实细密的“隐形防护网”。
  秋季学期开学,学生家长王梅发现学校门口有了新变化:马路与校门之间被崭新的防冲撞升降柱隔出了一个安全区,在民警、教师、保安和志愿者的共同守护下,孩子们与马路上的车流实现了有序分离。“看到路边闪烁的警灯和巡逻的警车,我们当家长的心里很踏实。”王梅说。
  这份安全感,源于市委、市政府将校园安全列为民生实事的决心。市公安局党委牵头推进,绘制了清晰的安防建设“路线图”。截至目前,全市178所学校安装了升降式防冲撞柱,490所学校设置了人车分流区,532所学校的视频监控系统完成了全面升级换代。这些坚实的物理防线,为校园撑起了第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
  “同学们,如果网友说要送你游戏皮肤,但需要你先转账验证身份,你会怎么做?”在利通区第十二小学的教室里,一堂“反诈防骗课”正在进行。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工作人员吴骞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将常见的网络诈骗陷阱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台下,孩子们踊跃举手,争相回答,气氛热烈。
  让安全知识“活”起来,是吴忠公安法治教育的核心理念。交通安全同样不可或缺。在吴忠市第五中学的“ 平安出行课”上,市公安局交管支队辅警郭靖楠向学生们抛出一连串问题:“骑行佩戴安全头盔有什么作用?”他结合真实案例和触目惊心的数据,为孩子们敲响了交通安全警钟。
  安防不仅在于静态的设施,更在于动态的快速响应。日前,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中心小学开展了一场防暴演练,一名“歹徒”试图强行闯入校园,安保人员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下“一键报警”装置。警校联动机制瞬间激活,公安民警与校方安保力量协同配合,迅速控制了“险情”。
  此外,吴忠公安还积极推动“警家校云端联动”,通过微信群等平台,定期开展线上家长会、安全知识讲座,将安全的种子从校园播撒到每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