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写振兴好“钱”景

——我市推动设施农业提档升级

版名:封面
    11月2日,在同心县下马关镇五里墩村,蔬菜温棚整齐排列。

  本报记者 丁宝萍
  眼下,吴忠各地的设施农业正焕发着勃勃生机:一座座现代化日光温棚内,瓜果蔬菜长势喜人;种植户忙着采摘、包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
  “十四五”期间,我市坚持把推进现代设施农业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强化科技支撑、政策扶持、项目带动,大力拓宽设施农业的应用边界,推动设施农业由单纯种植向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电商中心等领域延伸。
  10月28日,在吴忠市利通区东塔寺乡白寺滩村的吴忠小毛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温棚内,种植户苏洪涛和村民一起忙着收割生菜。
  “近五年,我从外出务工到在家门口种菜,不仅学到了技术,还挣到了钱,腰包也是越来越鼓了。以前,农村留不住人;现在,大家抢着学技术种温棚。大家尝试着在网上销售,不但卖周边省市,还想着卖全国。”苏洪涛笑着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该合作社负责人毛文亮有着20年的生菜种植经验,是远近闻名的“毛老师”。他每天除了侍弄自己种的温棚生菜,还要抽时间到村里其他种植户的温棚进行种植技术指导。“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我们合作社现在有100多个温棚,都是统一管理。每年,我们还会对生菜种子优中选优,提高产量和质量。随着温棚数量的增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户参与种植。截至目前,已有50户农户加入了合作社。”毛文亮说。
  近年来,利通区以设施农业建设为抓手,把发展特色果蔬种植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1月3日,在青铜峡市叶盛镇蒋滩村,日光温棚依次排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温棚内番茄长势良好。该村党支部书记包辉说:“预计年底这些番茄就能上市了。”
  一直以来,蒋滩村村民的收入主要来源是种田和打零工。没有特色产业支撑,村民们收入不稳定。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