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吴荣马潇虎
  近日,在吴忠市利通区第八小学,学生们在操场上认真地练习戏曲操。“我们在学习戏曲操的过程中,不但感受到了中华戏曲文化的魅力,还增强了体魄。我们一定要坚持锻炼,这样才能保持健康的身体。”学生马亚琳说。
  漫步于校园,每一处都仿佛置身于美育的殿堂。该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校园环境,打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文化空间。同时,将黄梅戏、秦腔、京剧、豫剧等剧种融入美术课、音乐课,并通过社团活动、课桌舞展演等形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化自信、涵养品格修养,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 学校将戏曲与各科目结合,借助多种表现手法,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让学生真正了解、接受并喜爱我国传统戏曲艺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校副校长金学军说。
  前不久,吴忠市滨河中学教育集团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实践活动。该校高一年级学生与党员教师代表共同前往利通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大家认真聆听讲解、仔细观看展示内容,通过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深刻体会到党和国家对民族地区发展的深切关怀。
  “ 在未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发挥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进步等教育基地的育人功能,通过场景式、沉浸式、交互式学习,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埋入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该校教师陈佳红说。
  “ 之前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更多停留在书本上,今天这场讲座让我感受到它是如此贴近我们的生活。”前不久,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教育学院的阶梯教室内,2024级学前教育(7)班学生冯晓升合上笔记本,与身边同学交流着刚听完讲座的感悟。当天,该学院开展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以“理论+文化”双轨模式,让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走进师生心里。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以文化人、以情育人,通过打造特色文化课程、开展沉浸式实践活动、搭建交流融合平台等举措,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知识传递”向“情感认同”“行动自觉”深度转化,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植根于各族师生心灵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