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吴海燕
  穿梭在大街小巷的电动自行车是市民方便出行的“好帮手”,但部分电动自行车驾驶员骑车闯红灯、不佩戴安全头盔、违法载人载物、逆行……这些交通违法场景,既让路人揪心,也给交通安全埋下隐患。
  连日来,吴忠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在商圈、学校、路口等重点区域设点检查,通过劝导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持续开展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专项整治行动,大力提升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安全防护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让城市更安全、道路更通畅。
  10月29日,在吴忠市利通区开元大道与利宁北街路口,一名骑着白色电动自行车的男子看到执勤交警,他立即减速停车,手忙脚乱地从车筐摸出安全头盔往头上戴。“师傅,安全头盔得在骑行前戴好!它不是戴给我们看的,是为了您的自身安全而戴。”交警上前拦下车辆,耐心地进行教育纠正。
  尽管天气转冷后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安全头盔佩戴率有所上升,但像这样“临时抱佛脚”的骑行者仍不在少数。执勤交警通过讲述本地因未规范佩戴安全头盔引发严重伤害的真实案例,让当事人深刻认识到自身错误,并承诺今后将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当天傍晚,在同一执勤路口,一名骑电动自行车、载有两名儿童的女士被执勤辅警武吉刚拦停。“您好,知道我们为什么拦您吗?”武吉刚主动询问。“不好意思,我不太清楚。”该女士面露困惑。“电动自行车规定只能搭载一名12岁以下儿童,您不仅超员了,两个孩子也没戴安全头盔。”武吉刚耐心解释法规要求。“我明白了,交警同志,我这就去买儿童头盔。”该女士当即承诺会立即整改。
  吴忠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交管二大队教导员张静文介绍,今年以来,该大队采取“定点值守+流动巡逻”相结合的勤务模式,在早晚交通高峰时段加密重点区域警力部署。行动中,重点查处电动自行车闯红灯、逆行、不按规定佩戴安全头盔等交通违法行为,并坚持宽严相济的执法原则,对轻微违法行为以教育劝导为主,对严重违法行为则依法从严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