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生金链 荞香飘四方

版名:封面
  本报记者 冯荣
  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第640号公告对盐池荞麦予以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并实施保护。这块金字招牌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盐池县以地理标志为引擎,推动荞麦产业从种植到加工、从品牌到市场的全面升级,让传统农作物焕发出新的生机。
  11月2日,在盐池县大水坑镇,千亩荞麦田一派丰收的景象。盐池县科技特派员尚和平抓起一把饱满的荞麦籽说:“‘信农一号’和‘盐荞麦一号’是我们精心选育的品种。过去农户分散种植,产量和品质参差不齐;如今通过集中种植,我们从源头上确保了荞麦的品质与稳定性。”
  盐池县创新推行“科技特派员+专家+种植大户”的联耕联种模式,整合零散土地,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以前自己种自己卖,价格不稳定;现在有了统一标准,技术有人教,销路不用愁,价钱还比以前高。”大水坑镇种植大户王汗德感慨道。
  在盐池县尚品源加工厂里,荞麦经过清理、磨粉、烘焙等工序成了一枚枚金黄酥脆的荞面饼干。从原料到成品,从田间到餐桌,盐池荞麦完成了一场从“土特产”到“精品货”的华丽蜕变。
  “荞面饼干酥脆香甜,带着荞麦特有的香味,我家孙子特别爱吃。”家住盐池县城的李梅润对本地生产的荞面饼干赞不绝口。
  如今,盐池县正以地理标志产品认定为契机,推动荞麦产业向全链条、品牌化方向迈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