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法治阳光照亮学生成长路

版名:封面
  本报记者 冯荣
  近日,在吴忠市第四中学教室里,展开了一场以“初中生李华的一天”为主题的法治主题班会。法官列举身边的真实案例,向学生们讲述法律如何守护日常生活的点滴。“原来法律离我们这么近,既约束行为,也保护安全。”该校学生王小萌在课后说道。
  这是吴忠市推动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一个场景。自“八五”普法开展以来,吴忠市司法局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法治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经费“五落实”,针对在校、社会和重点三类青少年创新提出六项教育举措,构建起对象明确、措施精准、目标清晰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体系。
  吴忠市司法局高效整合“公检法司教群”等普法资源,每年春秋季联动推进“法律进学校”专题普法活动,常态化实施“法治教育第一课”“法润童心”“每月一主题”等系列项目,实现“菜单式普法”精准供给,推动普法模式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成功构建覆盖全市、形式多样、多方联动的法治教育体系。
  在吴忠市红寺堡区弘德希望小学,法治副校长杨文倩采用漫画、儿歌等形式讲授防性侵课程,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自我保护知识。目前,吴忠市聘任法治副校长387名,实现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全覆盖。他们不仅是法律的宣讲者,更是校园治理的参与者,年均开展各类法治主题教育逾2000场,覆盖学生29.2万人次,让法律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深入学生内心。
  前不久,同心县人民检察院举办“法润童心 共护成长”主题模拟法庭活动。模拟法庭活动完全遵照未成年人庭审程序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开展庭前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并当庭宣判,整个庭审过程环环相扣,真实再现了法庭审判场景。参演学生在检察干警的指导下多次彩排、认真筹备,身着规范的司法制服,在现场展示过程中全身心投入模拟角色。小法官秉持公正,公诉人严肃认真,辩护人据理力争,同学们配合默契、入情入境,扮演得惟妙惟肖,使大家“零距离”感受到了法律的庄严神圣,从源头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发生。
  吴忠市还建成8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通过模拟法庭、互动装置、案例重现等方式,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理解法律的庄严与温度。
  多方联动、协同发力,是吴忠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另一大特色。今年7月,一场由司法、教育等部门联合开展的安全研习营走进吴忠市利通区第九中学,吴忠市公安局利通区分局辅警赵屹鸥以自己黄河救人的真实经历讲授防溺水知识,反诈民警则以自编短视频拆解诈骗套路。
  在司法保护方面,吴忠注重以温情化解未成年人成长困境。利通区司法局马莲渠司法所近日成功调解一起未成年人抚养权纠纷。所长喜炎在与14岁当事人陈小某的沟通中,敏锐捕捉到孩子“想和妈妈一起生活”的心愿,最终促成母子团聚,用法律守护了孩子的亲情归属。
  此外,吴忠市人民检察院“小白杨”工作室、红寺堡区“红孩儿矫护联盟”等特色品牌,也在未成年人心理疏导、行为矫正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盐池县推行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四个一”标准,将法治教育融入日常教学,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法治氛围。
  如今,从课堂到基地,从学校到家庭,吴忠市正以法治之光照亮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构建起坚实而温暖的法治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