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三版)全市工业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
全年全市平均降水量231.8毫米,平均气温11.1度,平均风速2.2米/秒。
十二、能源和应急管理
初步核算,全年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651.2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6%。煤炭消费量(当量值,下同)增长8.3%,占能源消费总量的48.7%,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天然气消费量增长16.2%,电力消费量增长4.4%,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5.2%,上升0.8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原煤生产量971.1万吨,比上年增长49.0%,天然气产量2094万立方米,增长14.7%,累计发电量472.8亿千瓦时,增长11.8%,两年平均增长10.6%。
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3起,比上年下降4.2%;死亡24人,与上年持平,受伤8人,比上年下降69.2%,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6人,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0.125人。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2.58人,直接经济损失1619.39万元。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31人/亿元。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1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62.7元,比上年增长9.0%。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89.9元,增长7.8%。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1913.1元,增长4.5%;人均经营净收入5311.9元,增长16.8%;人均财产净收入1145.9元,增长10.0%;人均转移净收入5219元,增长13.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38.7元,增长9.8%。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7805元,增长17.9%;人均经营净收入6631.9元,增长2.6%;人均财产净收入113.5元,下降6.5%;人均转移净收入1588.3元,增长6.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08,比上年缩小0.04。
按常住地分,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956.7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423.1元,增长12.7%。
全年全市城镇居民食品烟酒类支出5582.3元,增长9.9%;衣着类支出1799.6元,增长6.6%;居住类支出3353.8元,增长3.5%;教育文化娱乐类支出2314元,增长16.5%;交通通信类支出2489.6元,下降4.3%;医疗保健类支出1637.4元,增长15.8%;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1346.5元,增长23.0%;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433.4元,增长11.2%。农村居民食品烟酒类支出3849.9元,增长9.9%;衣着类支出881.9元,增长9.8%;居住类支出2540.5元,增长17.0%;教育文化娱乐类支出1210.3元,增长17.2%;交通通信类支出1790.6元,增长5.1%;医疗保健类支出1178.7元,增长20.3%;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719.6元,增长13.9%;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251.7元,增长24.6%。
全市落实“创业培训+担保贷款+创新服务”帮扶机制带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53亿元,建成自治区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家、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家。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1982人,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324人。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8%。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3.62万人,其中,参加机关事业制度职工养老保险5.0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62.76万人。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7.07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8.8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18.2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3.41万人。年末全市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42个,其中养老服务机构41个,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6891张。城乡低保和社会救助管理中心6个。年末全市共有12746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88830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集中供养特困人员467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1412人;全年临时救助36521人次。全年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待遇的优抚对象3179人。注释: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吴忠统计年鉴-2022》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
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保局;
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
户籍人口、民用汽车数据来自市公安局;
公共汽车、公交车等数据来自市道路运输局;
邮电业务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移动公司、电信公司、联通公司;
对外经济数据来自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
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吴忠中心支行;
保险数据来自吴忠银保监分局;
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
全市博物馆、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广播电台、电视台、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旅行社、体育比赛事项等数据来自市文化体育旅游广电局;
粮食播种面积及产量、畜禽产量、价格指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等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吴忠调查队;
科学技术数据来自市科技局;
专利、注册商标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管局;
城乡低保、社会供养、临时救助、社会服务数据来自市民政局;
优抚对象数据来自市退役军人事务所;
降水量数据来自市气象局;
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
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
水资源数据来自市水务局;
林业数据来自市自然资源局;
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数据集来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乡村振兴局和农业农村局;
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