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另一个““家家””

版名:绿原
  王小玲
  有人说,家是黄昏湖边的搀扶;家是灯下互相剪去丝丝白发;家是一件旧风衣,风也是它,雨也是它。也有人说,家是倦鸟归来的巢;家是小船避风的港……
  有了家,我们的身心就有了归处,即使在外再苦再累,回到家里,内心就被温柔填满,一家人互相关心,互相抚慰,无惧风雨……这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自然之家,是常规意义上的家。
  除了自然之家外,我又多了另一个“家”,那就是宁夏首家民间文艺创研培训基地——青铜峡作家之家,一个以培养青年作家为目标的公益组织。它虽只有一隅,却充满博大胸怀,为全区文学爱好者提供了筑梦空间。
  时间如梭,转眼间,我有幸成为青铜峡作家之家的一员已近一年。回首去年此时,我正在彷徨迷茫之际,恰逢作家之家招募第二期学员,抱着试试的心态,向作家之家投了自己的简历。虽说我心中也有一个梦想,但是平时除了写一些学习心得,在县区文联创办的刊物上发一些自己的文字,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公开发表的作品,所以格外期待这次学习机会。
  一个周末,电话忽然响起,接通后是一个温柔的女声,对方介绍她是青铜峡作家之家的负责人,恭喜我被青铜峡作家之家选为第二批学员。接完电话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梦想之路上终于有了引路人。
  按照作家之家的安排,我边读书边写作,并参加了全区区情考察,听着车上考察组人员侃侃而谈,脑海中就有了一个故事,回来后,写了一篇短篇小说《考察》。几天后,作家之家辅导老师打来电话告诉我,《考察》写得特别好,她已经向有关刊物作了推荐。老师鼓励我要好好坚持写作,说我有写短篇小说的天赋。听到“天赋”两个字,我浑身一激灵,感觉生命中某个黑暗之处被阳光照亮一般,充满惊喜和激动。犹如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孤帆看见灯塔一般,我的目标更加清晰明确了。
  青铜峡作家之家负责人定期会打开邮箱收集大家的作品,并集中向《同心》《大武口文艺》《吴忠文学》《朔方》以及区外优秀杂志、报纸上推荐。有上稿的信息,辅导老师会及时把链接发到群里,供大家学习。
  于是,一群志同道合之人,相聚在青铜峡作家之家这个大家庭中,互相监督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有些人虽从未谋面,但是心却紧紧贴在一起,不论年龄,不问出处,以文会友,共赴一场美好的文学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