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作军
我的老家在青铜峡市叶盛镇地三村。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每年春节来临的时候,乡村浓郁的年味如炊烟袅袅升起。
这时节,附近叶盛、瞿靖、李俊等地的乡村集市开始热闹起来。一处集市就像一条大河,四面八方的小路宛如一条条小溪,从一个个村子里流泻而出,汇入集市的大河。
塞北的雪,也常常在年根如约而至、飘飘洒洒,添些年节的喜庆之气。
小时候,我们喜欢把过春节叫过大年,春节的日期是正月初一,但实际上从腊月初八就入年了。腊八一过,我们就进入紧锣密鼓的过年时节。年根前的那些日子,外出的人都纷纷往家赶。入年后,大人便告诉小孩不能吵架骂仗,不能讲不吉利的话,更不许哭鼻子。入年的前几天,要择吉日将屋内屋外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扫,房前屋后的杂草落叶到被褥毛毯、桌子板凳、厨房用具,都被打理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除此以外,家家户户还要办年货、扫房子、磨豆腐、制新衣、写春联、剪窗花、买鞭炮……
大年三十是农历最后一天,也是过年的高潮。这一天,家家户户从大门到院落里各处的小门、粮仓、牛栏都贴上鲜红的对联,甚至水井旁边也贴上鲜艳的红纸条。红色的对联贴在土黄色的墙上,格外醒目。握惯了农具的手,在春联上细细地摩挲着,感受着方块字的安详与辉煌。除夕是阖家团圆、和和美美的代名词,她象征着团圆,象征着安宁,象征着祥和。人们对除夕这天的饮食非常看重,一大早女人们便开始为午饭忙开了,餐桌除了少不了肉外还一定要有鸡和鱼,因为大吉大利和年年有余(鱼)的美好前景。谁不希望来年财旺粮丰,家安人乐呢?
乡村的年是一直要过到正月二十三的“燎干”节的,“燎干”是我们这里已延续甚久的风俗习惯,“燎干”最好的材料是干透了的麦柴,一点就着,火势很旺,人们在火上跳过来跳过去,样子看上去很认真、很虔诚。老辈子人说,经过一番这样的“燎干”,过去不顺利的事、各种霉运就都给火气熏没了。吃罢晚饭,父亲拿着一小碗青盐,带着我和妹妹去“燎干”,我和妹妹边跑边喊:“燎干了,燎干了……”我们把盐撒在麦柴上,然后把麦柴点着了,盐在火中哔哔啵啵直响,火势更旺了。父亲先从火上跳了过去,我和妹妹想跟着跳,可是又害怕,只好让父亲一一抱着从火上跳了过去。